|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2025专题 > 
烽火弦歌 · 大田记忆丨一家皆战士,全村成堡垒——郑超然烈士的血火青春(上)
2025-07-27 19:22:00   来源:大田新闻网   责任编辑:   编辑:戴晓灿

开栏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我们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大田融媒开设“烽火弦歌 · 大田记忆”专栏,一起重温抗战时期,在大田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的伟大壮举,展示大田儿女埋头苦干、奋斗出彩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无数热血青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郑超然,这位来自闽中大地的英雄,用他短暂却绚烂如火的一生,诠释了青春最壮丽的意义——为信仰燃烧,为理想献身。


觉醒:少年赤子志,燃起革命火种

1920年1月,郑超然出生在桃源镇王山村一个和睦之家。他自幼聪明厚道,乐于助人,在学校勤学好问、成绩优异,深受师长赞许。1935年,郑超然考入大田简师,后转入永安大湖师范。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爱国忧民思想在心底生根发芽,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8年暑假,郑超然返乡后,经林大蕃介绍,郑重地举起了右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一年,他年仅18岁,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他,已然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决心为拯救苦难的祖国奉献一切。

潜伏:以笔为刃,秘密播撒革命火种

入党后,郑超然按照地下斗争需要,回到上京小学任教。他以三尺讲台为掩护,白天认真授课;夜幕降临,他便秘密从事党的活动,联系进步青年,发展党组织,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逐渐汇聚起革命的星火。

1940年夏,郑超然调任桃源小学校长。他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以“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为使命,秘密出版刊物。在那些油印的小册子上,进步思想如潮水般涌出,引导学生们冲破旧思想的枷锁,走向革命的道路。他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口才,向学生们讲述民族危亡的困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革命的火种在校园内外蔓延开来。

为打通大田与永安的地下交通线,1941 年春,郑超然又化名潜入永安西洋。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跟农民一起插秧、割稻,用方言讲 “红军打土豪分田地” 的故事。在村头老榕树下,在溪边石板上,他把革命道理酿成 “土话”,让百姓听懂了 “共产党是咱穷人的党”。很快,西洋的杂货铺、碾米坊成了秘密交通站,鸡毛信藏在竹筒里、药箱中,沿着他开辟的路线,把情报、药品送往前线。他常说:“群众不是水,是革命的根,扎得越深,树越能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