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平时喝酒不?咱们喝酒后一定不能开车!”5月30日,在大田县建设镇建爱村汽车维修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机动特勤中队民警张文鸿手拿宣传单,正向店主和闲聊的村民耐心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今年27岁的张文鸿毕业于福建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22年考入大田县公安局成为一名交通警察。他扎根农村交通重镇,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一方道路平安,面对群众更是用心服务、真情奉献,成为群众心中温暖的“平安守护者”。 张文鸿(左)和同事利用无人机开展交通巡查。 敢啃“硬骨头”的攻坚者 入职后,张文鸿被安排至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白天上班与同事一起探讨交流,遇有难题疑问虚心向大队的老民警请教;晚上自学相关业务书籍。不到3个月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交通事故受理、立案、现场处置、调查取证、事故认定、责任人的处罚和损害赔偿调解等业务,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交通事故。 2022年10月,大田县公安局立足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实际,打破传统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以村镇管辖为主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成立交警大队机动特勤中队,负责建设和太华等7个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驻地设在建设镇。张文鸿成为机动特勤中队的一员。 从城区调到乡镇,张文鸿欣然接受,迅速适应新工作节奏,他说:“不同的岗位工作方法和中心问题不同,这里,不仅要处理交通事故,还需开展日常交通秩序维护及进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更加繁杂,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 2023年初,县交通运输局在全县部署了5个非现场不停车检测系统(俗称动态磅),机动特勤中队辖区内的广平镇、桃源镇各设一个卡点。动态磅部署初期,大量违法车辆以遮挡车牌、逆行等方式逃避动态磅的记录,尤其是广平镇动态磅,形势最恶劣时,全市逃避动态磅行为记录的九成来自广平卡点,这给县里带来很大压力。 为有效打击这些恶意交通违法行为,张文鸿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啃硬骨头,通过把交通运输非现场称重平台与公安监控平台相结合,认证梳理车辆历史违法数据,结合公安卡口过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精准测算车辆从动态磅行驶至中队驻地省道的时间。 找到突破口后,张文鸿和中队同事立即制定查处方案,迅速出击,成功查获多起故意遮挡车牌、逆行通过动态磅的超载货车。针对查处的车辆,中队及时约谈相关物流企业,下达整改意见,使得此类违法数据锐减。 “这个年轻人善学肯干,业务精湛,在中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中队成立两年多以来,我们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00多起,交通事故警情明显下降,有效破解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交警大队机动特勤中队队长叶正训对张文鸿赞不绝口。 善钻研的破案能手 “有逃必查、有案必破。”这是交警大队机动特勤中队同事们对张文鸿的评价。 2024年12月16日,在国道534广平镇一门头岬路段发生一起重型货车与电动车相剐擦的交通事故,重型货车逃逸。接警后,张文鸿和同事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到达现场时,电动车驾驶员郭某和及其孩子因受轻伤已被送往三明医院救治,其亲戚在现场,转述涉事车辆大致是大型货车。由于事发地段没有监控,张文鸿通过调取事发地附近卡口监控,发现事故发生时段,共有150多辆大型货车经过。 为快速破案,张文鸿通过电话与电动车驾驶员郭某和取得联系,获得车辆号牌尾数是8的关键信息。他再次反复查看视频监控卡口的过车记录,发现事故发生前后共有8辆符合条件的车经过事发地,结合车辆经过卡口监控时间、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张文鸿锁定一辆大货车有重大嫌疑,随即联系车主到中队接受调查。 经询问,货车驾驶员陈某却称其不知道与其他车辆有剐碰。张文鸿通过调取货车行车记录仪,发现剐碰部位确属盲区且剐碰较为轻微,确实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货车车主一次性赔偿郭某和住院费用3万多元。郭某和出院后专程从老家广平赶到交警机动特勤中队,将一面“破案神速 心系百姓”的锦旗送给张文鸿。 “这不仅是一面锦旗,更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奖章。”张文鸿说,这是他从警后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内心很激动,也更加坚定了他从警的初心。 “他对工作充满干劲,我这个老同志都非常佩服他。”交警大队机动特勤中队辅警林朝梁介绍,张文鸿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工作中,为工作助力。去年11月,省道217建设路段修路,建设镇是商贸重镇,又是大田通往三明的交通要道,沿途车辆多,造成严重交通堵塞。张文鸿爱好摄影,自备无人机,他用无人机设备航拍交通管制路段,并根据画面精准规划临时车道,与同事们配合,现场指挥车辆有序疏通,使得原本动辄拥堵数小时的路段,通行率大大提升。 “如何减少事故发生”成了张文鸿日常工作中最核心的主题。为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张文鸿自学视频剪辑,针对学生、老人等不同群体选取与其相关的典型案例,编辑成《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等不同类型的短视频,更形象生动地达到宣传效果。去年,他和同事参加全市交通安全宣传业务技能比赛,获得团体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