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外媒看大田 > 
小韭菜“开”出致富花
2018-09-13 10:05:38  吴联参 陈颖昕  来源:9月13日《三明日报》第B1版   责任编辑:颜全飚   编辑:陈颖昕

小韭菜“开”出致富花 第B1版:经济广角 20180913期 三明日报

小韭菜“开”出致富花 第B1版:经济广角 20180913期 三明日报

  郭美文正在收割韭菜。


韭菜基地从露天种植发展到大棚种植。



本报大田记者站 吴联参 陈颖昕 文/图
  “8月刚在厦门建立蔬菜配送点,由于刚起步,不是很放心,时常都得过去看看,实在是无法抽出时间……”一下车,郭美文就向记者解释,她略显疲惫,却不失干练。
  今年42岁的郭美文,是大田县润田现代农业公司的总经理,15年来,她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毅然投身现代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女能手。
  2017年,她被评为大田县“十佳创业带头人”。
  

种植花卉,创业当“花匠”


  1999年,郭美文考入福建省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由于所学专业关系,大学时她就时常到学校附近的鲜花店串门,店老板常说,省内种植鲜花的很少,许多鲜花都得从广东、云南调货。
  郭美文马上闻到商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养花观赏、礼仪送花、美化环境渐成时尚,节假日鲜花需求量更是可观,而且自己可以学有所用,种植花卉前景看好。
  2002年,郭美文刚上大四,就和弟弟向亲戚借钱,在广平镇东景村流转4亩土地,种植非洲菊、黄莺、满天星、勿忘我等新奇花卉,开始种花。
  “第一朵非洲菊盛开时把我乐坏了,小心翼翼,深怕摘折了,心里的那种甜头,至今犹存。”郭美文笑呵呵地说。
  然而,养花并不是像书本介绍的那么简单。没经验,不会安大棚、不懂搭架子,花苗的购买渠道不正规,多是网上和打电话订购,陆运时间太长,大多有病、有菌……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哪怕郭美文起早贪黑,悉心照料,地里的花也只是稀疏地开着。
  “花卉大多得病,发芽率低,而且受光照、水分等因素影响,花的品质不是很好……”第一年,郭美文只能勉强维持成本。
  2003年郭美文大学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老师将她介绍到漳州农机站工作,可郭美文对家里的几亩花卉始终念念不忘。第二年,毅然辞职回家继续自己的“花匠”事业。
  吃一堑,长一智。郭美文开始在网上搜索,查询全国各地花卉市场,打电话咨询,交流经验,并多次到广东学习搭花棚、花架技术,还到昆明斗兰花卉市场学习花艺、种子的挑选,亲自购买种子。
  “喜阴还是喜阳、花苗的根植土深浅、光照时间多长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错一个步骤,都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郭美文为了解花的习性,设置不同的生长环境,把试验品和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对比,改变设置条件,一遍遍反复试验,在品种求新、品质求高上下足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实践,郭美文培育出的鲜花茎粗杆壮,花大饱满,色泽艳丽,一推向花卉市场就备受青睐,有效解决了花卉市场从广东、云南调货难的问题,降低了运输成本。
  郭美文的名气很快在周边县市传开,很多企业想高薪聘请她,都被她一一婉言拒绝:“我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熟悉的感觉。”
  2009年,郭美文成立阡陌花卉农村合作社,在广平、建设均建立培育基地,基地规模扩大到200多亩,鲜花俏销南平、三明、永安、沙县等地,带动80多名农民就业,年收入达200多万元。2010年,郭美文的花卉基地被评为省级巾帼示范基地。
  

适应市场,华丽转型


  “花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盲目种植,很容易亏损,创业一定要适应市场,跟上新形势,抢占先机。”这是郭美文多年总结出的“种花经”。
  2011年起,花卉市场走势慢慢下滑,郭美文想转型,多次到闽南考察。她到大学同学的韭菜基地参观,发现韭菜市场需求大,萌生了种植韭菜的想法,可丈夫李国堂却不赞同。
  但郭美文还是坚决转型。她吩咐工人把适合种植韭菜的100多亩花地清理出来,并买来两大箱韭菜种植技术书籍,订阅《中国蔬菜》等专业报刊,日夜不停地学习。
  说干就干,郭美文先试种了50亩韭菜。为了让自己种的韭菜胜人一筹,郭美文坚持用农家肥,农家肥需要发酵、晾晒,比使用复合肥耗工多了,遇到虫害也不使用杀虫剂,而是用自制的辣椒水、醋、石灰石混合液喷洒。
  经过精心培育,她头一次种韭菜就成功了,发芽率达98%,品质非常好,第一茬韭菜在批发市场仅5个小时就售罄,收益5万元,郭美文信心大增,又在广平镇流转50多亩地大规模种植韭菜,并从露天种植发展到大棚种植。这回,丈夫李国堂也开始支持她种韭菜了。
  从种花到种菜,经过市场洗礼,郭美文认识要适应市场、抢占先机,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跟上新形势。
  “目前基地有100亩地种韭菜,每亩可以收割0.75到1万公斤,每公斤可以卖4块钱左右,第一次收割就收入了100多万元……”为打开销售市场,让客户吃上“放心菜”,2016年郭美文在三明设置蔬菜配送点,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厦门蔬菜配送点,从市场上的被动销售方式转变为主动上门向商家销售。
  

党员模范,致富不忘乡亲


  走进广平镇润田家庭农场,一大片韭菜绿意盎然,浓香扑鼻,数十名农村妇女正忙着将一大早收割上来的韭菜进行挑拣、捆绑、清洗、装篮。
  作为一名党员,郭美文在当地是致富的“领头雁”。
  2017年她成立润田家庭农场,以建设、广平镇为生产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管理机制,并结合本地甘蔗与广州甘蔗的优点嫁接出水分多且含糖量高的新品种,还培育黄金果100多亩,供不应求。
  基地聘请12名长期管理工,忙时还雇村里留守老人挑选韭菜;结对帮扶8个贫困妇女,带动300多名农民就业。同时带领周边乡亲一起种植韭菜和百香果,免费培训,提供技术,帮助育苗,促进村民增收。
  15年来,郭美文带领周围村民共同致富,累计为2000多人次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其中妇女占95%,累计发放工资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