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外媒看大田
振兴乡村战略 建设美丽家园
2018-05-22 10:49:25 苏诗苗 来源:5月22日《三明日报》第A2版  责任编辑:大田新闻网陈颖昕  



光伏发电助力老区脱贫。(林文斌 摄)





得益于良好生态,大田多地盛产红菇。 (陈广程 摄)



●本报记者 苏诗苗
  图1:常口村地处将乐县东面,204省道紧邻村子擦肩而过,一面是宽阔的金溪,一面是占地45亩的常口村农民公园。公园位于村子中间,绿树掩映,有湖有亭,石径横斜。村里房舍整齐排列,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图2:20多年来,常口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带领村民找准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村正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 (航拍资料片)

  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柑橘种植的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柑橘专业村、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多年来,西际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通过开荒种果、科技兴果、市场旺果,如今,全村4000亩柑橘每年约收成1000万公斤,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图为在西际村的水果交易市场内,果农们正忙着将柑橘分选、装框、过秤、装车。 (林文斌 摄)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首推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先后11次到三明46个点调研,对农业农村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实际,下大功夫,精准发力,在振兴乡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特色产业促振兴
  乡村振兴靠发展,产业兴,乡村振兴。我市依托绿水青山,推进特色现代农业进程,持续培育形成了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特色产业,特色现代农业产值现已突破1000亿元。
  传统农业逐步“脱胎换骨”。三明现代农业科技园升格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宁成为“中国稻种基地”,永安林业、青山纸业、福建金森、春舞枝花卉等上市公司,净资产由上市前的29亿元增加到78亿元。
  加快三明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尤溪、沙县省级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三园”建设,全力推动稻种、林业、养殖、园艺、烟草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力争到2020年,五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值达到320亿元。
  一乡一品,一县域一特色。宁化县积极探索流域水岸共治“169”工作模式,打造“两米两茶一稻种”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河龙贡米”被选为厦门金砖(会晤)指定用米。建宁县大力推进农业“五子”产业化,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建宁召开,量化折股精准扶贫经验成为全国“2017年精准扶贫十佳经验之一”。
  项目带动抓振兴
  依靠项目带动振兴。重点实施建宁中国稻种基地建设等283项投资73.51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聚焦农田水利、农业产业、农村民生等领域,加大农业项目策划与招商,以项目实施推动乡村振兴。
  一批上规模、升档次的重点项目脱颖而出,泰宁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沙县中梁集团福建肉兔产业园、大田旺中生态农牧蛋鸡产业园、将乐温氏集团养禽产业园、建宁县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明一集团建宁县生态牧场等58个农业赶超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军”力量。全市283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干”项目。
  打响“食尚三明”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发展智慧农业,探索发展分享农业、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让乡村振兴道路呈现亮彩。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兴项目,全市已有7个国家级、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示范县全覆盖,共有农村电商企业1903家,让乡村振兴+互联网发挥作用。
  优良生态助振兴
  山清水秀,印象三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有38个省级、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68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7亿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我市加快“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全市开展125个村庄环境整治,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
  我市将特色产业、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田高山茶融合产业,带动了屏山、吴山、济阳等多个乡镇走上乡村振兴“齐头并进”之路,有效对接闽南市场,初步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人气引进来、地方特色农产品等乡村服务卖出去的发展路子。
  泰宁县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协会+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路子,打造出耕读李家等“五朵金花”乡村旅游样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在泰宁召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我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示范区为经验,培育一批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开展新一轮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比例将达到50%以上。乡村振兴离不开大数据时代,我市推进农村数字家庭示范村建设,让更多乡村实现“互连互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明乡村振兴事业,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