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 
追忆“马司令”
2018-01-25 11:03:04 陈培泼 来源:1月25日《三明日报》第B2版  责任编辑:大田新闻网陈颖昕  






    

●陈培泼
  14岁那年,第一次听闻林志群大名,是在曾祖母逝世不久的一天,省城福州来了好多人,这里面除了林志群,还有蒋荣德,都是叔公陈郁文生前的革命战友。他们获悉烈士的母亲故去后,特意从省城福州,驱车千里,赶到汤泉,慰问家属,表示对革命烈士母亲的悼念之情,同时追忆在战火纷飞、抗日救亡的年代,与革命战友,一起学习和战斗的情景,说到动情处,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和战火淬炼、坚强的革命战士,刚毅的脸上挂满了泪水,他们神情凝重地站在曾祖母的遗像前,恭恭敬敬地替已故去37年的革命战友,给自己的母亲上一炷香,代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鞠三个躬,尽最后一次孝。其实,在曾祖母生前,蒋荣德夫妇每回故乡探望母亲时,一定会来看望曾祖母,也带来林志群同志的问候与礼物,这样的战友深情,令人动容,感人至深。
  在中共大田地下组织的革命斗争史上,如果以惨烈的“龙门战斗”作为分水岭。那么,此前中共大田地下党的代表人物是林大蕃同志,在林大蕃牺牲以后,则是以林志群同志为代表。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林志群作为闽西北特委的领导人之一,参与领导了解放南、沙、尤、地方剿匪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永安地区首任专员,领导永安专区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虽然与林志群只有一面之缘,且还是在少年时期,但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景仰之情。这是因为,我的叔公陈郁文、陈郁生、陈汝燕,舅公张正克,曾外祖母周生英,曾经与林志群一起共过事,或是在他的领导下战斗过,都是党内的同志。舅公张正克还在1949年后担任永安专区警卫排排长,专门负责林志群同志的安全保卫工作。二叔公陈郁文牺牲后,三叔公陈郁生、五叔公陈汝燕为了继承二叔公的革命遗志,先后找到了林志群同志,并加入他所领导组建的均溪游击大队,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而作为闽中地下交通线重要的组成节点,我家老屋三乐堂,崙头坪我外曾祖母革命烈士周生英的住处,西华岬坪曾祖姑母家都曾经作为地下党重要的接头地点和交通站,掩护和接待过林志群,以及他们的战友,并为他们提供了粮食、衣被等生活用品,叔公陈郁文烈士还曾将家中所有的粮食变卖,作为购买枪支与弹药的资金。
  林志群,乳名林志那,化名马刚毅,代号54。1923年8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5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8岁进瑞州初小读书,14岁武陵小学第一届毕业。1938年在大田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生涯,后转入集美职业学校高农续学,任该校党总支书记。后历任大田县第一区委书记,闽中工委青年部长,大田、漳平边委书记,闽西北特委青年部长,南沙尤工委副书记。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特委其他负责人一道,领导了闽西北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和反顽斗争。
  1945年10月,闽西北特委和游击队奉命执行筹款缴枪,在“龙门事件”中,因对敌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了解不够准确,袭击战斗失败,并遭敌调重兵重重包围,苦战至弹尽粮绝,特委领导人林大蕃和游击队全部英勇牺牲,根据地(除南沙尤地区外)也全部丢失。敌人气焰嚣张,白色恐怖遍及城乡各地,党内悲观失望情绪严重,在此严峻时刻,林志群义无反顾地接过红旗,坚定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挺起胸膛,继续战斗,为烈士们报仇,为人民英勇献身。年底,中共省委决定在南沙尤工委基础上重建闽西北特委,林志群任副书记,继续大力建设隐蔽根据地,加强扩大游击支队,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反对单纯军事冒险行动,改造国民党的乡、保、甲制度,建立革命“两面政权”,与大刀会结盟并改造成为武装民兵,迅速地打开了闽西北工作新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林志群同志始终坚持在闽赣边区,组织领导群众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创建民主根据地,担任闽赣边地委宣传部长兼闽赣边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任闽西北地工委(由闽赣边地委改称)书记、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放手发展人民武装,扩大解放区域并带领部队全面出击,浴血奋战消灭敌人,单独或配合大军解放闽西北全境,“马司令”威名远扬。
  新中国成立后,林志群同志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平军分区司令员、永安地区专员;后选送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央高级党校前身)学习。1955年后担任省森林工业局副局长;1959年被错定为“地方主义反党分子”,受到不公平对待,1963年在党中央关怀下彻底平反,复出工作,先后任福建省第二师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集编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顾问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职称编审。
  1993年12月离职休养后,林志群同志依然十分关心福建改革开放,关心福建党史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为福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献策献力。有两件事情,一直让我记忆深刻。一件是2002年9月间,林老从福州回到大田,前往革命据点村石牌镇马山自然村看望“五老”人员,当他发现村里的交通依然不便,村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房条件还很简陋时,林老动情地流着眼泪说:“我们革命了几十年,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革命胜利已经50多年了,马山村的路还是这条路,老百姓住的房还是原来的房……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觉得心里有愧,愧对这里的老区人民。”一个党员干部的赤子情怀,跃然眼前。一股怀着对老区人民的爱,扑面而来,让人在自责的同时,感到深深的温暖。还有一件事,就是老家汤泉村在编写《汤泉村革命斗争史迹》的过程中,当时,林老已届九十高龄,眼睛也不好使,身体也不太好,但却3次热情地接待了汤泉村委会的编写组成员,深情地回忆了汤泉村蒋光斗、陈郁文、周生英、雷贞、周善焕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找出了珍藏多年的这些牺牲几十年的战友使用过的书箱和合影等珍贵的文物资料,并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用放大镜对《汤泉村革命斗争史迹》进行了一一校对和指正,为这部书的正式付梓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同志书赠林志群的一幅墨宝,也是林志群同志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红色的后代,我有幸与林志群的儿媳池青,在大田邮电局一起共事了5年,也与他的儿子林抗相熟悉。池青是池冲的女儿。他们两家的父辈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但他们从来没有高干子弟的架子,一如普通人家的子女,谦逊朴实,在工作上从来不搞高人一等的特权,始终与普通的干部职工打成一片,和睦相处。池青同志一直到退休还是一名普通的干部,没有任何的职务,林抗同志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级干部,这与林志群同志良好的家风和言传身教不无关系。这也与当下一些以权谋利、大搞裙带关系、家天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分子形成巨大的对比与反差。
  2013年8月3日,林志群在福州病逝,享年91岁。组织对他的评价是:林志群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对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福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