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郑宗栖)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巧聚智力能力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大田县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立足人才“引的进、育的好、留的住”理念,坚持在招才引智中拓展多路引才渠道,构筑人才高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去年以来,已建成3家工作站、1家研究院、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引进博士3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2名,吸引16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 求贤若渴 筑巢引凤 2017年12月5日,中国科协公布2017年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00家,大田县卫斯特环保院士工作站名列其中。该公司致力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成功引进了刘鸿亮、段宁、贺克斌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接高校顶尖人才,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配套研发制造出了垃圾填埋场全过程无害化资源化全利用、污染场地修复再开发利用成套装备共28台套,并已取得专利56项,75%装备与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个山区小县城,一举成为环保行业“智力”高地,全得益于该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才智动力。 近年来,大田县加快“科技、绿色、快乐、活力、和谐”五个大田建设。坚持“科技大田”打头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引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和“田才回归工程”,针对机械铸造、水泥建材、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及领域,搭建人才集聚平台,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研发中心。 大田县卫斯特环保院士工作站获评2017年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招才引智不仅靠“优化政策”,“借侨引才”也是一条新思路。该县凭借掌握全国领先的固废处理、土壤修复技术和人工培育金线莲技术,通过卫斯特环保和竞源生物两个院士工作站,发挥领军人才在业内知名度高、联系面广的优势,推动“以才引才”“以智引才”,介绍推荐业内优秀人才来田参与产品研制开发。在刘鸿亮院士的牵线搭桥下,先后有3名教授、5名博士后、4名博士、5名硕士先后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攻关。 大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如何“筑巢引凤”?大田县委组织部长王怀斌介绍,县里采取“柔性引才”,突破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为本,对人才“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 该县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通过“柔性引才”,采取技术诊断、决策咨询、项目合作、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了80多名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以各种形式参与产业科技攻关,其中博士达20多人。 截至2017年11月,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11001人,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909人,年均增幅5.9%。 量才选用 育才授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近年来,大田县重视集聚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王怀斌介绍,大田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并完整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王怀斌说,大田对各类紧缺人才引进也曾经出现过问题,一些急需人才不愿意来。针对这些问题,该县编制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通过公开招聘、重点引进教育、卫生、住建、旅游等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的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年来,共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急需紧缺人才432名;到高校召开现场招聘会8场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4名。对特殊专业、岗位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只要符合引进条件,还直接采取面试、考核方式进行招聘。 人才公寓,为对接、引进的人才提供免费居住 同时,该县多渠道多方式引进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年轻干部,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五年来,新招录公务员153名,接收“省组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毕业生等共计229名。 千方百计“用才”,让人才“动”起来。该县注重培育,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实施“工匠计划”,采取“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参加高端学术交流研讨和产业项目培训,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实用型人才。深化与高校交流合作,每年选送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专题研修班,培育一批政企领军人才。同时,依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举办茶叶经营管理、樱花种植管理、纺织技能操作等培训班,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培育一批高技能和实用技术人才。 发展民生事业,人才是基础。该县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成县总医院组建工作,将县中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及265个行政村卫生所纳入县总医院一体化管理,聘请专家名医到大田坐诊、做手术,带动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在教育事业人才培育工作中,该县优化队伍建设“强师兴教”,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师资补充机制,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暑期教师人才培训班,每年选送一批校长、学科带头人到高校脱产培训。城二小林幼春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均溪中小郭显诲提名为省首届“最美教师”,屏山中小郭文速被评为市首届“最美教师”。 优惠政策 留人留心 引才不易,留才更难。为了留住人才,该县树立“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的理念,实施“十项优惠政策”,建设人才公寓、出台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岗位聘用等一系列引才留才措施,全方位的打造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把大田当作第二个故乡。 县里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及专家考察制度,实行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一条龙”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职称评聘、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每年表彰有重大贡献或拥有重要研发成果的优秀人才,以及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畅通优秀人才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绿色通道,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专利奖,实行授权专利补助机制。目前,已有6人获得进步奖补助20.5万元,12人获得专利奖和授权专利补助40.4万元。 健全服务诚“留才”。该县建立引进优秀人才灵活的工资和津补贴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要,对引进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实行效益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其报酬,并尊重个人意愿,可临时聘用、合同聘用、协议聘用。 受医院委派,刘全炯优先参与业务培训 大田县总医院内二科医生刘全炯,2016年7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前,有漳州市中医院、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大田。”刘全炯说,一方面有家乡的情怀,另一方面县里在人才引进上,提供许多许多优惠政策。像刘全炯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县里给予一次性安家费5万元,工作前三年每年给予5000元的生活补贴,提供“人才公寓”住房,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工作生活待遇等方面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待遇留人才能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自我价值,才能“人尽其才”。该县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人才,在职期间可享受县政府每人每月800元津贴补助;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市管拔尖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实施相应的津贴补助。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能安心创业,该县鼓励引进人才领办、自办、合办、承包各类企业,或利用专利、技术成果向各类企业投资入股。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引进人才可提供国内外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或科研成果,由应用单位视其技术、个人专利的实用价值一次性付给成果转让费,也可实行技术转让成果直接参与收益分配。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大田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念好“引、育、留”三字经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体现了一份担当与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