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外媒看大田
《三明日报》“新农人”玩转生鲜农业
2017-11-24 08:42:00 吴联参 来源:11月23日 《三明日报》第B3版  责任编辑:  



  即使西红柿染上白粉病,吴善升也坚决不用药。


    

●本报大田记者站 吴联参 文/图
  时下,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微信上卖衣服、化妆品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在微信上卖菜,你听过没?
  近日,一个名为“萝村有机蔬菜”的微信号在大田走红,这个账号特别的地方就在于用微信来卖菜——用户在微信订制套餐,就有人专门送菜上门。尽管该账号目前只针对大田城区客户,但其独特新颖的模式受到众多网友青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推广这种微信卖菜模式的幕后“高手”竟是一位70后的大叔,他叫吴善升。
  吴善升的蔬菜基地位于上京镇上平村,这里山水相连、绿荫环绕、生态环境极佳,堪称“天然氧吧”。基地面积50亩,有时令蔬菜20种。他种菜,不打农药,不用催生素,保证有机蔬菜的原汁原味,深受欢迎。
  

试水农业,损失10万元


  吴善升今年40岁,经历丰富。1998年,高中毕业,他通过自学考试,考上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开始做销售,2004年回大田后,做过腐殖土、矿山、手机销售等行业,但都不够理想。
  后来,吴善升经常在新闻报道上看到关于农产品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中化肥、农药残留问题最为突出,就萌生了种植绿色有机蔬菜的想法。
  2014年,他转手手头的业务,拿出一部分资金“玩”起了农业,成为一名“新农人”。
  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很残酷。第一年,他就尝到了苦头。2014年秋天,他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在上京镇上平村流转20亩田地种起了时令蔬菜。结果不仅没赚钱,反而砸进了10万元。
  “以前没种过菜,对农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吴善升把蔬菜园选在地势低洼的小河边,而且没修排水等基础设施,结果一场大雨导致河水暴涨,毁了整个菜园。
  第一年“试水”农业就遭遇惨败。但他不服输,开始真正俯下身子用心经营。2015年,吴善升投入70多万元建起20亩大棚,放弃大田种植模式,改道温室大棚种植。
  “与温室大棚相比,大田种植有两个致命的弊端,一是品种太过单一,只能随季种植;二是病虫害多,管理成本太高。”2015年,吴善升在50亩土地上甩开了膀子,投资几十万元改良土壤、修建沟渠、聘请蔬菜种植员……
  

生态种植,打造“放心菜”


  芹菜、韭菜、苦瓜、西红柿、甜菜心……走进大棚,各色绿色蔬菜琳琅满目。棚里喷头、雨盖、隔离网等现代化设施样样具备,但种植方式却是十分传统的。
  “我坚持以人工的方式驱虫,青菜虫有时一捉就有两斤重。”吴善升告诉记者,这里的所有蔬菜完全不用农药和化肥,引来山泉水灌溉,只用牛粪、羊粪等生态有机肥,用一些物理方法来避免虫害。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蔬菜在不同程度地遭遇虫害,尤其是两块西红柿地,本来几十块钱的农药就能解决问题,但他们坚持有机标准,最后这两块地全部绝收。
  “蔬菜不泡水、绿色无公害,这是我们公司经营的原则,也是企业信誉的底线。”吴善升说,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标准进行种植,种植过程由农业部门指导监督,并请质检局或农业部门定期抽检是否有农残超标。
  跟种普通蔬菜相比,有机农场损失很多。有机农业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他们要指导农民间隔种植和轮作。播种、施肥、病虫监测、除草、收获都靠人力,费时长、劳动量大,他现在请工人的报酬是每天100元甚至150元。另外,每亩有机菜园现在仅有机肥、生物制剂、蔬菜种子投入资金就超过3000多元,再加上有机认证检测费、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费等,投入比一般菜园高出10多倍。
  “有机,贵在吃的人有选择,种的人有坚持。”吴善升表示,他会一直坚持绿色原生态种植,坚决不用农药、化肥,菜摘下来就可以吃。
  

基地+配送,小菜园新“玩法”


  每天早上,天刚擦亮,吴善升便起床到基地,和工人们忙着用白塑料袋分类包装包菜、萝卜、生菜等十来种时令蔬菜,随后又将包好的蔬菜装进不同的纸箱,每个纸箱封口上都标有不同客户的地址、微信昵称和手机号码等。一个多小时后,这些小纸箱被装上运货车,像送快递一样在大田城区里分别投送给微信群里的订菜客户。
  “这些蔬菜是我们每天早餐5点钟左右,从基地里采摘下来的,然后清除泥土和烂叶,十一点前送达。”每天傍晚,他们向客户发出微信,通知第二天可以提供的蔬菜品种。收到客户的订购信息后,整理统计好,第二天一早,按要求采摘蔬菜送到城区,送货上门,服务到家。
  “有机、宅配、会员制”是萝村合作社的主要运营模式,其销售模式是标准的点对点直销,国际行业术语叫CSA,其实就是类似国外流行的一种直接连接农场主与消费者的直销俱乐部。缴纳一定会费后,每周可得到品种和数量不等的新鲜蔬菜。
  “我们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一周内配送三次,有的是周一、三、五、日送;有的是周二、四、六送,交替进行着。”目前,合作社给小家庭一次配送1公斤,要求定量多的是一次配送3公斤,一个月里至少提供12个以上品种进行配送,力求保证蔬菜的多样性。每周能得到三袋、12个品种的时令蔬菜。
  “都是客户相互介绍后加进来的。刚开始才十几个,现在已经有近三百个客户加进来了,而且会越来越多。”吴善升告诉记者,萝村合作社的会费一月200-250元,也可以半年或全年缴,基地基本上是和家庭合作,而且上班族居多,单位合作的较少。
  如今,吴善升已打造出一条集蔬菜种植、采摘、运输及配送到户的大田特色生鲜配送链条。吴善升说,事业才刚起步,现在主要是创品牌,积累客户资源,根据需求,进行订制化计划生产,会员有多少需求,就生产多少产品,不盲目扩大规模,也不浪费。下一步,他将继续依托网络平台,瞄准客户群,完善这条“从基地到餐桌”的生鲜配送物流链,让大田人都吃上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