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社会
大田:“矿山复绿”,再造秀美山川
2017-05-04 16:50:04 张知松 来源:大田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本网讯)因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用地指标吃紧。绿色发展空间哪里来?“闽中宝库”大田的做法是:复垦矿区,修复生态,综合治理,废矿上种玉米、植苗木、建公园……在谋划发展的大道上,大田县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持续发展理念,既要留下政绩,更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

    大田地处闽江、九龙江、晋江等三江源头,保护性开发是一门大学问。废矿如何变回宝地?近年来,大田县提出:再造秀美山川,绝不要带污的GDP。废矿上种玉米、植苗木、建公园,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开展矿业综合利用,矿产采选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

    边开采边治理,谁破坏谁治理。日前,记者来到太华镇的山贵崎矿山。在矿地边坡和道路两旁,桂花树、香樟、红豆杉随处可见。过滤池旁,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从矿井抽上来的水,经三级沉淀,水质达到排外标准,养鱼养鸭不成问题。”矿山负责人陈新楼说。

    “不要老想着贡献,也要想想身后的后遗症。”这是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林宗镇与矿企业主打交道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向废矿要空间,打破土地制约。太华镇汤泉村村支书陈文峰带记者来到富硒农副产品示范种植基地,大垄百香果盛产,葡萄、火龙果等品种长势喜人。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汤泉铁矿的废矿区;建设镇贵竹林废矿区,记者不由得眼前一亮:山体渐变绿,矿区变公园,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两位散步的“伊姆”拾阶而上,笑着拉家常。建设镇党委书记乐永权说:“这个废矿区硫含量高,种树难成活,县里多次请来专家指导,花了不少心思、财力,才把其‘含金量’唤醒。”

   大田矿藏资源丰富,有着600多年的矿业开采史,当地人一度引以为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高强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被列为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我小时候经常上山砍柴,7岁时只需走500米,15岁时就要走2000米。”林宗镇说。

   逼入绝境的大田人给自己“动手术”,清理整顿“五小”企业,放慢开采步伐,瞄准绿色转型,铁下心发展循环经济,对矿产追求“吃干榨尽”。

   不卖原矿,技术达不到不开发。“我们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矿产的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同时,实施多条腿走路,轻纺、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矿产采选业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早期的75%下降到目前的28%。”县矿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陈昌徐说。

   为了保护原本脆弱的生态,大田县林业部门提出少皆伐多择伐,并给予相应补助;提高林木加工企业门槛,近8年内只批准了1家;进行封山护林,严禁乱砍滥伐,使林木得以休养生息。

   经过一系列整治和修复,大田县3年内新造林近40万亩,超额完成规定的造林任务,使得森林覆盖率突破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山更绿了,城更大了。

    身为矿区的大田,县里正着力推进资源永续利用,率先成立生态执法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护好航;将发展目光转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项目,浩特纺织、三九军大等一批好项目正成为发展新引擎。”大田县委明确提出,矿业开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竭泽而渔、断了子孙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