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外媒看大田 > 
《三明日报》你看,你看,课本的“脸”在改变
2019-08-28 09:39:45 郑宗栖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   编辑:严梦兰



  郑祥旦讲述教材所折射出的社会发展历程。



人教版(1994 年 10月第二版)



部编版



旧教材(网络图)


    

●本报大田记者站 郑宗栖 实习生 刘 晋 文/图  从今年秋季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3个科目将全面启用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科书”)。



  当我们重新去翻阅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一次又一次被代取的旧教材时,改变的不仅仅是封面与内容,更是见证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记录 变迁

  “教材封面基调是大红色,这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特点。”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郑祥旦谈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郑祥旦,1963年生于奇韬镇东佳村,1970年上小学一年级。他回忆说,那个时候的课本,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政治取向,这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封面上,也体现在教材的内容中。“记忆最深的是教科书的第一页打开便是毛主席语录,开学第一课老师就先教这个内容。”郑祥旦说,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认识的字还不多,因为听多了背多了,却能很熟练地记了许多字。



  东佳村地处偏远,在郑祥旦上小学时,交通甚是不便。“那时村里还没有电视,电影也是一年到头难得公演几回,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全靠老师的讲述和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郑祥旦说,教科书成了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语文课文中的英雄故事比较多,王二小、董存瑞等英雄故事,一直铭记在脑海里,树立起了英雄的情怀、英雄主义的理想,让他们这一代孩子对外面世界有了无限的期望与梦想。  1981年,郑祥旦中师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每一次教材的更新,折射出了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活上的发展变化,这不仅激发着学生求知的欲望,也增强了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郑祥旦说,教材的编写过程是一项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反复推敲的复杂工作,比如知识点的布局结构安排等,都将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创新。



  比较新旧教材,最新出版的教材把国家的国情、国策融入到了教材中,教材的编写也更加生活化。郑祥旦介绍,例如数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1984年的版本或更早所涉及的题目,主要以人步行相遇为例,或有少量的自行车;1992年的版本出现了摩托车、汽车、飞机;而现在的版本有了高铁、磁悬浮列车等。  “这些变化,反映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大,也反映着教育教学改革一步一步地更加完善。”郑祥旦说,如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更是迅猛发展,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学生们探知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增强 自信

  语文教育是民族教育之本。纵观这几十年来语文教材版本的变化,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语文教研员苏元楚认为:语文教科书从形式到内容,都反映并记录着我国文化与历史的变革,并不断用历史的经验和独特的文本话语,在传承中变革,在守正中出新。  此次教材编写,语文科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就有古诗文,小学6个年级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比达30%,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不管是对读书的强调,还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部编本教材的编写都折射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注重,集中体现了国家在经济崛起之后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动因的价值追求和国人实现文化自信的精神诉求。”苏元楚说。  伴随五四运动和以推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文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趋势的形成,小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转变。在苏元楚看来,时代在不断发展,必然带来教科书的更新,充分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多元文化,部编版语文版教科书解决了范文陈旧与时代发展的矛盾,重视选文的文化构成,范文符合社会价值取向,凸显时代精神。



  “部编语文教科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整体规划,一以贯之,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苏元楚说。  大田县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国家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郭新芳也谈到,比较之前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偏少偏简,此次部编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占重得到了加大,这一系列措施充分保障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暑假期间,郭新芳忙着为全县语文教师作部编教科书使用培训。她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红色基因”“‘中国梦’基因”在教材中的根植。“语文版教科书中优秀传统课文篇目如《小英雄王二小》《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得到了保留,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热爱祖国的情怀,更是诉求着语文教育民族文化根性的回归。”郭新芳说。  


聚焦 养成


  打开1984年的版本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发现教材内容主要由两个内容组成:例题、练习;而语文教材的内容也相对简单,比较重视生字词,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知识点的教学。  大田县城南小学副校长、市名师培养对象严明慧认为:教材的更新与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进,也反映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进步。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只有充分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梳理清教材中每篇文章、每个训练点所包含的要素,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时代不同,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不同时期的教材对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的要求。”严明慧说,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创新式的教学体系。  此次部编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27课,每个单元还编有习作、语文园地,或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这样的编写亮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主题要素与语文要素明显,既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又同时兼顾语文知识能力,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训练的序列,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



  部编语文教材更加强调生活化,教师要通过教学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掘蕴含的语文知识并加以有效运用,这体现了部编教材人文主题意义。部编教材编写还有能力训练序列化,内容编排立体化的特点。  部编教材在传统教材的结构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变化,加入了亲子学习内容,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融入亲情元素,两者间的互动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变化,基于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新型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明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