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乡镇动态 > 
涓涓溪水 流淌浓浓乡愁 ——大田县拓展发掘“河道文化”见闻
2017-12-15 17:24:11  来源:中国水利报  责任编辑:许静娴  

本网讯 沿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溪旁的坡路向上前行,就走进“四面环山,一水西流”,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东坂畲族村。这个融入山水之间的村落有长期未被人为扰动的原始生态,还有集古村、古堡、古庙、古厝为一体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发源于村落的东坂溪,是福建三大河流九龙江的发源地之一,溪流自西南流入桃园溪,汇入九龙江。”桃源镇镇长陈建伟介绍说。

进入村落,一池湖水耀眼醉人。采访得知,这个整修的鱼塘是村落景观的亮点,水塘清澈见底,鱼游其中,荷立池塘,水绿如蓝;穿行环塘栈道举目西望,就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堡——安良堡,它红墙黛瓦,次第错落延伸,就像镶嵌在山腰的“宫殿”,令人震撼。

然而,这样一个青山环抱,溪流汇涌,翠林围绕的生态村落,在彰显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处处闪现着当地政府和畲族村民兴水、治水、呵护生态环境的行动的光辉。

“近年,东坂村充分利用现有古堡特色和畲族民居资源,培育‘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民宿特色旅游产业,使古村生机焕发、人气陡增。”陈建伟说道。

特别是以兴水治河,保护绿水青山为宗旨的河长制的落实,使得以往河道脏乱、垃圾杂物污污染溪流的情形彻底消除。河里鱼虫生息、水面白鹭飞翔,畲族村寨找回了久违的清新自然和民俗遗风。

2015年8月,东坂村被定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10月,被定为首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6年10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东坂溪水更清了,古村生态环境更美了,畲族文化、人文情怀更诱人了。由此,东坂村村民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的日子也更红火起来。

大田县河长办副主任卢国首认为,落实河长制就是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生态利益落实到位,让乡亲们在见证家乡变化的时刻能重温民族文化,感受浓浓的乡愁。

在蓝玉村同样能感受到践行河长制给村里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带来的深刻变化。

位于桃源溪蓝玉村河段的家训文化公园里,矗立着一座节孝牌坊。“这是2012年村里建设美丽乡村,落实河长制,提升河道生态、人文乡俗而恢复修建的。”蓝玉村支书肖基传介绍。

据了解,村内的老节孝牌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相传是当时清朝廷为表彰萧荀龙之妻郑氏在丈夫逝去后含辛茹苦抚养子、女孝敬公婆的事迹下旨而建。文革时破四旧牌坊遭拆除。

“借治水修河改善蓝玉村水生态环境的机会,村里听取了萧氏后人的请求提议,决定把代表中华文化孝德的节孝牌坊重新修建恢复起来,目的是让蓝玉村的后人铭记中华美德并传承、弘扬、光大。”肖基传说。

现在不论是村里人还是村外的路人游客,凡到家训文化公园的都会停留观看,人们在欣赏公园美景的同时,也能接受一次中华孝德的教育。

如今,家训文化公园已成为蓝玉村村民关心国家大事、学习交流文化、休闲娱乐、互聊家常的多功能平台。10月21日13时,记者在公园廊桥采访时,就看见村民正收看党的十九大会议实况。

绿色的植被,晶莹的溪流,清新的空气,村民在享受绿水青山、家乡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给予自己的愉悦和幸福。

“东坂村和蓝玉村探索拓展‘河道文化’的实践,仅是桃源镇、大田县深化河长制、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卢国首说。

相信,伴随河长制的不断探索创新,大田县乃至福建省的水生态环境会越来越美,人们的社会文明、文化自信、文化弘扬和传承也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