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头条
呵护青山绿水,造福一方百姓
2017-10-26 10:32:35 颜全飚 来源:大田新闻网  责任编辑:许静娴  

b_page_03.jpg

本网讯 (记者:颜全飚)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工作主题,立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力推进科技大田、绿色大田、快乐大田、活力大田、和谐大田“五个大田”建设,呵护青山绿水,造福一方百姓。

搜狗截图17年10月20日0850_2.jpg
中国高山茶之乡核心区屏山茶美人景区(屏山乡政府提供图片)

五年来,大田不断探索河长制做法,提出了“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治水理念,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管河治河工作机制,得到国家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实行“易信晒河”做法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入选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城区均溪河畔花绽放(陈广程摄).jpg

城区均溪河畔花绽放(陈广程摄)

五年来,大田县共策划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31个,完成投资9.79亿元,全县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40万亩,探索出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成工业园、物流园、公园、田园、家园的“五园”模式。2014年,该县城区地表水厂建成投产,坑口水库的“地表水”转化为“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城区15万百姓告别了40余年的地下水使用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3.08万公顷,现全县森林蓄积量达126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1%,实现全县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双增”目标。大田县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县里持续完善生态建设,营造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绿水环绕”的优美人居环境。
 

一河清水,两岸美丽丰收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大田敢为人先,不断探索河长制,不懈努力,久久为功,还一河清水,喜看两岸美丽丰收。

虽然季节已进入深秋,在清澈的桃源溪哺育下,桃源镇蓝玉、桃新两个村庄依然瓜果累累,生机盎然,一派繁忙劳作景象,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杮、黄瓜、茄子源源不断地销售到三明、泉州、厦门一带,百姓喜看一季又一季丰收。

武陵大石永强农场果瓜累累(颜全飚 摄).jpg

武陵大石永强农场果瓜累累(颜全飚 摄)

位于大田县桃源镇兰玉村聚贤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主要经营花卉、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今年,公司实现年产圣女果约100吨、鲜花约1200万枝、食用菌25吨,年总产值约1200万元。公司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岗位300个,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在桃新村落地的裕田生态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一期已完成投资1700万元,建设智能温控大棚75亩、温室大棚50亩;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实现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近5000吨,带动51名农户创业致富,增加农民收入185万元。

孩子嬉戏桃源镇蓝玉溪(范一彬摄).jpg

孩子嬉戏桃源镇蓝玉溪(范一彬摄)

穿过城区的均溪河,通过对河道脏乱差治理,结合防洪堤建设,满足防洪需求,恢复河流生态属性,通过两岸植被提升、水陆过渡带的构建、生态湿地的营造、亲水空间的设置,形成滨水栈道走廊,晨起日落,城区老百姓携老带小,漫步其间,赏一河美景,享天伦之乐。

“秋天的人群散落在村庄/野花一般的小和金黄/好时光都停留在河上了/一弯清流/领养了成群的石头.”诗人走在武陵溪畔,留下了美好诗句。武陵乡规划红武陵大石休闲度假区,建设仕洋“三漈潭”森林公园,修建水泥仿木栈道,观光游步道,观瀑台;建设大石光伏长廊河滨景观,成立大石永强农场、渔家晚钓水上休闲鱼庄等家庭农场,造成一个集“下地采摘、上山观瀑、休闲垂钓、亲子互动、美食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仙峰漂流引客来(温欣孝摄).jpg

仙峰漂流引客来(温欣孝摄)

华兴镇仙峰村,以一河清溪为福,引进和平溪旅游开发公司,实现每月漂流门票收入近20万元。公司以仙峰漂流为入口,计划投入上亿元,延伸打造仙峰溪源头的和仙谷峡谷景区,将屏山、济阳、象山、瀚林泉运动中心等景区,串联成线,充分整合大田旅游资源,掀起大田乡村旅游旋风。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从河道经济到河道文化,文江乡创作了母亲河之歌,河长三字经深入人心;县里成立河长协会,并在各村、沿河两岸企业均设立分会,构建全县河长协会网络式全覆盖格局。大田从官方治河,走向全民护河,满满一河清流,造福两岸百姓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森林大田,满载绿色福利   

喜看家乡绿意浓。全国绿化模范、广平镇五峰村农民蒋联上告诉记者,他于六年前,成立了“万峰林场”,20多人加入股份,筹资900多万元,承包荒山造林绿化5030亩,如今树木成长,家乡一条季节性河流,已是常年清水流淌。虽然还要管护资金再投入,感觉有些吃紧,市里出台“福林贷”政策后,给他们带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

东风农场红菇喜丰收(陈广程摄).jpg

东风农场红菇喜丰收(陈广程摄)

家乡树木清香, 呼吸着新鲜空气。蒋联上认为,再累也值得。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得利于2600多亩红菇阔叶林,大田县东风农场盂坂村成立红菇合作社,2014年,该社请福州、台湾专家帮忙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修建林区防火林带、巡山道路、红菇步道,进行生态天然林保护;改进红菇烘烤设备,社员参加红菇生产技术培训等,红菇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盛产年高达2000公斤,现在,社员们每年人均可分红1.6万元左右。村里创办了“八峰源森林人家”“农家民宿”等旅游产品,下一步,合作社将打造红菇文化、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
     小小红菇村落,孕育着一个个幸福美丽梦想。
      梅山乡璞溪的红菇亦声名远播。原于璞溪村良好生态,村庄600多个人口,外出打工不多,老百姓在家乡里养蜂、种出甜蜜的柑桔,收获一年两季的红菇,日子过得无比殷实,仿若置身世外桃源一般……

谢洋乡珍山生态稻田鱼儿欢(颜全飚摄).jpg

谢洋乡珍山生态稻田鱼儿欢(颜全飚摄)

五年来,大田持续强化重点区位生态保护,加强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26万公顷。县里实施重点水土流失区林分补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等“四绿”工程建设,让森林进城、下乡、上路、入村,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67亿元,绿化面积2753公顷。落实林地、林木确权发证,全县林权登记发证率达97.62%,林权证到户率达98.44 %。加快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商品林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全县组建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31家、经营面积78.9万亩。全面启动“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指导农民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27.29万亩,2016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3.9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4.64亿元。

城区生态公园(林建伟摄).jpg

城区生态公园(林建伟摄)

大田县全面开创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新局面,确立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和“美丽大田”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拓展绿化美化空间,“森林大田”见成效,2016年12月,该县获得“福建省森林县城”称号。
 

治理水土,成就致富家园

绿树成荫,树下茶韵飘香。中国高山茶之乡核心区大田屏山,全年100多天云雾缭绕,樱花烂漫、荷叶田田,茶园民宿、森林人家,成就中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最美的三十座茶园,成就县里首个国家A级景区。

济阳乡九龙峰晨曦绿意浓 (刘冬春 摄).jpg

济阳乡九龙峰晨曦绿意浓 (刘冬春 摄)

“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成了屏山茶农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2012年,县里将屏山乡内洋溪列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茶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是重头戏。近年来,村民对茶园进行改造:在茶园顶部种植防护林,在茶园中道路两边及周围种植隔离带,在底部种植林木或果树。茶园植被得到了彻底恢复。
      大田矿藏资源丰富,有着600多年的矿业开采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高强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

文江乡联盟村生态美丽家园(林跃 ).jpg

文江乡联盟村生态美丽家园(林跃摄)

昔日满目疮痍之地,如今休闲步道、自行车道、休憩凉亭、园林景观等设施初步建成,眼看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村民们感受着家园一天天变得更加美丽美好。太华铁矿万湖矿区,因地制宜规划,已完成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投资1320万元,治理面积3000亩,实施坡耕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可新增耕地600亩、新村建设用地12亩,实现废弃矿山变家园、耕作园。

生态修复后的太华铁矿万湖矿区 (温欣孝摄).jpg

生态修复后的太华铁矿万湖矿区 (温欣孝摄)

10月17日,前坪乡山川回族村银川矿区废弃矿山内,大田县扶贫产业园暨蛋鸡产业化项目落地开工,计划投资6亿元,至2019年完成全部投资。产业园结合矿山治理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2000亩,设计有蛋鸡产业化、肉兔项目、食用菌、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光伏产业、经济林等。
回族少数民族村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生活,获得华丽转身,将在扶贫产业园里获得更多的就业收入,阔步迈向富足路。

古堡田园风情(林跃摄).jpg

古堡田园风情(林跃摄)

面对矿山水土流失点多面广、流失严重、恢复期长等这些“硬骨头”,大田县始终坚持“景治结合”原则,把矿山治理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等紧密结合起来,因类施策、分类治理,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五园”模式,即把治理点打造成家园、公园、田园、工业园、物流园等,树起全省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
      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见证着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大田县告别依赖挖矿拉动GDP的历史,持续深化绿色生态的“美丽大田”建设,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致富路,造福于42万大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