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全媒体即时报 > 三明新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三元区西际村:一把红旗插到底
2017-08-21 12:21:58 郑宗栖 来源:大田新闻网  责任编辑:  

DSC_2680(1).JPG

西际村


本网讯(记者:郑宗栖)  一座村庄有多么美丽,或者一座村庄能留下多深的印象,是可以用脚步去丈量。西际村,似乎有些偏远,但当我们走近她时,却被她深深地吸引着。

“习总书记曾经到过我们村庄,他对村里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815,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村主任余扬炳自豪地说道。

1996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西际村调研。调研时,他提出“干部要因地制宜,寻找走出既有当地特色、又符合群众切身利益的路子,要带领村里的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希望西际村发展的步伐再快一些”。

不忘嘱托,如何带好村民们砥砺前行、脱贫致富呢?在习总书记的鼓励下,村党支部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把红旗插到底,根据村里的实际,开发红色旅游、开荒种果、兴办民营企业,西际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一条红色交通线

 

“听我爷爷说过,‘树德堂’曾经最多一次住过200多名红军,还有一些分散到其他的宗祠、古庙。”谈起80多年前的事,67岁的余克迥如数家珍。

微信图片_20170821121356(1).jpg

树德堂


“树德堂”又名“余氏家祠”,作为红军当年存放食盐、布匹等重要物资的中转站和转运站,“树德堂”也被称为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当年,西际村民运送中央苏区急缺的食盐等物资、协助红军追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央苏区打破国民党封锁围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DSC_2745(1).JPG

余克迥介绍红色历史


西际村地处偏远,为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余克迥介绍说,西际村位于闽南与闽西的中间地带,海拔高,与外界沟通不便,当时一些偷运食盐的小商贩把这里作为过渡处,在西际村休息住宿。


DSC_2690(1).JPG

余宁助客栈


19331935年期间,国民党围剿红军节节失利,为给中央苏区施压,蒋介石实施了经济封锁政策,垄断了全国的食盐,尤其在福建设立重兵把守,切断了闽南到江西的运输线路。

本地人余宁助和打铁铺主人“武斗士”等建立了革命秘密会点“余宁助客栈”。表面上看,这是供商人住宿的客栈,其实是收容被白军追击的红军战士。

“余宁助客栈”也作为革命的秘密会点,并组建了西际村最早的党支部,余宁助任支部书记,武斗士任副书记,秘密组织村民,传播革命思想。在革命志士的带动下,西际村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向中央苏区运输物资,进行情报传递、信息联络,开辟出一条物资运输的红色交通线。

 

红土壤种植“幸福生活”

 

红色光芒永远闪亮,如今的西际村继续秉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民通过开荒造林种果,在脱贫致富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余扬炳介绍说,改革开放前,西际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当时流传着“有女不嫁西际郎”、“西际、西际,吃饭靠返销,穿衣靠救济”之类的顺口溜,而这些也恰恰是当时西际村的真实写照。


2.jpg


改革开放前,全村7000多亩山地中,荒山就占了6600亩,通向外界的只有一条泥泞小路,农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只能用肩膀扛。由于贫穷落后,全村140多户农户就有30多人是光棍汉,西际人曾做过多少致富梦,却每每在失望中醒来。

1996年,在习总书记的鼓励下,西际村全面铺开高位嫁接技术,大大提高了特早蜜桔的产量,缩短了蜜桔的收获时间,促进柑桔增效农民增收。村里通过开荒种果、科技兴果、市场旺果,建成柑桔批发交易市场,柑桔远销东北、西北、闽南、东南亚市场,荣获全国柑桔学术年会金奖。


3.jpg


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村里先后建立了红土地、黄泥山等专业合作社,开发红土壤种植2000多亩。稳定柑桔主导产业,完成老果园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柑桔质量,果园面积扩大至4100亩,年产值将可达2000万斤。

余扬炳说:“村民口袋鼓起来了,其他民生项目也得到了跟进,村里发动各界力量,筹资650万元,修建三元区第一条6.5宽的村道,进一步搞活流通,打响了西际柑桔品牌。”

 

红色党建引领致富路

 

不忘嘱托,砥砺前行。西际村肩负着村民的期待重托,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西际发展新道路。


4.jpg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火车头。西际村党支部坚持支部带动,党员模范,群众互动,紧随时代发展节奏,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余扬炳说:“西际村是三明市远近闻名的柑橘专业村,但是如何依托科技,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这是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的关键。”

村里从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基地”的新型产业机制,把党组织和专业协会、柑桔基地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整体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并通过引进新技术、健全产业机制等方式,调优水果品种,与三明学院对接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的柑桔交易市场,建设福建省优质蜜桔基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1.jpg

红军泉


除了打响了西际柑桔“特色牌”外,还积极探索打好“红色牌”。村里加大对红军泉、树德堂等红色遗址遗迹修缮力度,同时,积极收集有关珍贵历史文物及红军故事,做好红色文化旅游的编制规划,致力打造红色文化村。

“我们村越来越热闹了,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红色文化,参与柑桔采摘,村民们也办起了‘农家乐’,大家的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余扬炳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