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禅林祠西河祠:科甲联芳功名显 ·林生钟
2014-04-28 09:10:19 林生钟 来源:《时代三明》杂志2014年3期  责任编辑:  
在大田县民间,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陈林李三姓,天下占一半!”而事实上,陈、林两姓的人口,在本地的确是数一数二。大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8年12月编撰的《大田姓氏源流》介绍:林姓总人口超过4.4万人,为大田县的第二大姓。
    林姓传衍大田主要有三支,即:吴山乡梓溪村的林法旺、广平镇兴埔村的林迪、武陵乡桃溪村的林廿六。他们同出一源,都是闽林“晋安”支系派生。所谓“晋安”,就是现在的福州一带,林姓入闽第一人林禄,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并定居,其子孙派生支系多,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禅林祠

    吴山乡梓溪村水尾的禅林祠又称“梓林祠”,人口规模在本县同姓中最多。该祠始建于唐朝,一世祖林法旺为闽林十七世“九牧林”(贞元年间,林披之九子先后登科,同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号称“九牧”)中第二牧林藻长子林惠支系,于唐开元六年(718年)由福塘东渎行经沙县入于尤溪寻水源而肇基梓溪。
    林法旺名字之“法”与“禅林祠”之“禅”,有无关联不得而知,但祠四周群山环抱,溪流回旋,祠堂就建在溪中凸起的小山包上,其形如“仙人撒网”,自然环境优美。祠堂主体五开间,分上下二堂,正厅为四梁抬井式,顶为重檐悬山顶,砖木结构。堂内的布置光华耀目:联颂祖德,匾记功名,见字贴金,遇木雕花。虽小而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神龛的结构设计精巧,立始祖及七个支系分支祖神牌位。禅林祠被省文化部门授予“八闽名祠”称号。
    禅林祠的后世子孙迁播闽台及东南亚、澳洲等地,历史上科甲联芳,其中:法旺公生二子戴爱、载惠,戴爱官福州主簿;载惠生七子,长子珍谋之次子林赈受闽王诰封把截使,林赈六子中的三子可柔唐宋间任副使,四子可是在唐宋间任把截使......
    上世纪70年代,因有人讹传林彪远祖出自禅林祠,当地有村民对禅林祠进行大肆破坏,人工挖毁了祠左前方的山梁,意图改变溪流的方向。如今,被挖开的切口已经修复,禅林祠也还原了原始的面貌。
  
西河祠
 
    西河祠位于武陵乡桃溪村,坐北向南,织女抛梭形,又化“卧牛形”,始建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
    西河祠建制与禅林祠同,亦为上下二堂,正堂五开间,重檐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祠前有池塘一亩见方,祠后自然生长着草坪。该祠的文化品味较高,有“皇朝进士第,盛世探花家”楹联,悬挂“探花”“进士”“武魁”“贡员”“会魁连捷”“五显将军”等匾额多块;厅头立有“探花及第”“御前侍卫”“回避”“肃静”等仪仗牌;另有共和国王直将军为西河祠题写的“武陵风光美,红旗世代传”匾,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赠林志群(南平军分区司令员、永安专员公署首任专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题匾。
    西河祠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宋元间林英材平乱有功封为大夫,授招民同知之职,管军万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林宜春高中武探花,被录为御前侍卫,赏戴蓝翎,授乾清门行走和观德殿行走;林邵联父子七人皆庠生,时人赠联“四代二人双白发,一堂六子起青衿”;五代公林孔谐与乾隆皇帝同年同月同日生,帝赐匾“瑞应重熙”,赐联“恩握九旬徵瑞应,宠褒五代适重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河祠为中共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驻地,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书记林鸿图回籍后,在家乡发展林大蕃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大田县支部,为大田党的创始人之一;林大蕃和林志群先后为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光照为民国高雄要塞少将司令......1991年,西河祠列为大田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在祠堂里建有革命史展览馆,是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评为“八闽名祠”。
    关于两座名祠的渊源,民间还盛传着一段美谈。旧时士子授官食皇禄成了国家的公务员,朝廷规定要对其生世等情况建立档案,传说林宜春呈报了西河祠的图谱,上边认为规格不够大气不可能出此人才,后改用禅林祠资料补报才被通过。林宜春因同姓不同支的原故,省亲拜谒禅林祠只能在阶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