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扫墓习俗 ·林生钟
2014-04-08 11:28:12 林生钟 来源:4月6日《福建日报》3版  责任编辑: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南北民风习俗迥异,但说到扫墓上坟这样的活动,好像从古至今,几乎都是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然而就在闽中泛客家地区的大田及三明大部分地区却一反常情,把这些活动集中到冬至来举行。   
    据《清通礼》介绍:“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古称扫墓。”从中得知,以前上冢扫墓,在清明与冬至两个节日里都可以。而后来变成只有清明上墓。还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时间上贴近,这两个节日在后来就合二为一。寒食节又因民间不能“举火”,男男女女们在春光明媚的大好季节里,都出城郊游踏青和上冢扫墓,用祭奠祖先后丰盛的美味佳肴一起野餐。这些诗情画意的浪漫,成了宋以后清明节的主要内容。
    民间扫墓自古就没野外用火一说。战国前古人下葬没有标志,谈不上祭拜与烧纸。战国后古人为了便于辨认,始设坟头和产生了培土这种习俗,但只在坟头上压纸,俗称“送纸”。移至清明节,因寒食的禁忌更不可能烧纸了。而真正扫墓烧纸,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故今人倡导的文明扫墓,避免发生山火的移风易俗观念,其实并非新创举。
    冬至俗谚“冬肥年瘦”,民间并有补冬习俗。这时候正是诸物丰饶之时,秋收后农事告竣,新谷入仓。而且入冬后人们都比较有闲暇,尤其地处山区又是生活在南方的大田人,再不像春天那样忙碌了。加上气候干燥,百草衰败,适宜年节前的各种祭祀和喜庆活动。当然,古人也在这一天祭天。于是,扫墓跟其他活动一起,也就趋于频繁应运而生了。
    在古人观念中,冬至与阳气相连,俗信中不仅是人长生的日子,也是祈年的佳日。地处东南的闽中和闽西北大地,出现了这种与众不同的习俗,除了是农时与节气、地理环境和民间信仰的结合外,更主要的是这支闽越和中原遗民对古文化的全盘继承,这是大田和三明人的财富。
    大田地处三府四县边缘,是山海的接合部,历史上又曾长期隶属延平府和永春州两个主要的州府领辖。这个地方先后得到闽西北文化的浸润,又难免受东南民俗习惯的影响,可谓五方杂陈、相互通融。文化景观不仅别具一格和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八闽多元文化的一个浓缩,有着很深的渊源和共通之处。尤其如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同时期从北方迁入的汉民族,以及据称是闽越族后裔的畲族。
    大田人约定俗成在冬至前祭祖坟,这期间家家户户都上山劈墓草、插纸幡、焚香烛、鸣炮仗、上供品……因为大田人相信,“过了冬至墓门就会关闭了”,到那时就不能再行祭。而对于一般的坟墓而言,扫墓可以延续到过年前方止。
    又因为长期生活在山区的缘故,这里的土葬习俗一直延续了上千年。这里的坟墓都是依山凿孔而造,除了未成年夭折者用的是挖“朝天窟”外,没有像平原上用封土堆筑的形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同气候对农时的影响,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