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 0598—7233678 emall—dttvxwb@126.com
更多》大田新闻
更多》外媒看大田
更多》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田新闻网 > 文学
翰林崎:安身山顶的皇族村落 ·林生钟
2013-12-31 16:15:52 林生钟 来源:12月27日《三明新周报》5版  责任编辑:  
大田县地处八闽地理中心,千米以上高峰175座。这个“依山险阻,民众聚为盗”的“三府四县”边缘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才从尤溪、永安、漳平、德化析出建县。由于依附的上级一直在变换,所以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在本地现有的志书中难得一觅。这片曾经偏远荒凉的“蛮夷”之地,许多事象被遮蔽,这其中就包括李唐皇族避难翰林崎的神秘传说。
翰林崎上帝王迹
    翰林崎也叫“官林崎”,是一个村庄的名字,离大田县城6.2公里。翰林崎在高山之上,村里村外山势陡峭,羊肠小道崎岖不平。以前由于交通状况差,上山靠爬行,村民与外界的交流少,使之成了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
村里的李氏祖祠“陇西堂”,坐北朝南“躲藏”在一座小山包下,四周围着一圈矮山,像一道自然形成的围墙。祖祠祭祀时,仍在使用“肃静”“回避”牌;面朝天井的大鼓,高放在木架上跟旧时官府的一样;而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三、十五元宵节白天,祠堂还张挂李渊(始祖)、李世民(皇帝)、李元霸(功勋卓著的唐朝第一勇士)画像。
    这些祖宗的神像是开基祖李远从长安带来的,卸任的村支书李勤陈说,他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祖宗画像仍然保存完好,每张宽约1.2米,长度超过2米,其中李渊像还是绸织的。文革期间,画像曾在均溪公社展出,此后下落不明。
    迁播安溪县湖头的族人明代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曾赠翰林崎李氏宗祠“仙本蟠根”金字牌匾。翰林崎李唐皇族的来源,《湖头李氏家谱》云:我湖李源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高祖第二十子元祥公之子武阳王,于武则天篡唐之时流落南方。今大田县翰林崎祖庙犹存,有武阳王之神像......
关于翰林崎开基祖李远身份有两种说法。一说李元祥是闽越江王,次子李晓之长子李丛在中宗嗣圣元年被封为武阳郡王,为武阳王的嫡系。另一更为可信的说法是:李远是唐封晋王李克用的族人。李克用乃沙陀部族,沙陀部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投唐,随河东节度使调任山西,讨伐过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平定了庞勋起义等。
    克用13岁始跟父亲从军打仗,他勤劳唐室,体国忠贞,一生恶战无数。唐末黄巢起义,朝廷党派林立,地方割据剧烈,僖宗在动乱中死去,李克用与朱温成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克用去世前一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将朝臣全部杀光,逼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后梁,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大混乱时期。
    公元881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李克用被“敕”统兵南下勤王。其后,晋王被朱温的梁兵逼困大田,为长久计,遂令族人李远在翰林崎开基立业。后梁开平二年,李克用病逝后,其子李存勖率军攻打朱温称帝,国号后唐,追谥李克用为后唐的太祖武皇帝。
南投晋王战闽中
    熟读过这段历史的大田县文史委涂建德和文联严垂璧先生介绍:黄巢义军攻州夺县,一度突破江浙天险占领福建,并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僖宗皇帝弃都城仓惶逃跑,各藩镇官兵勤王反扑,李克用率沙陀兵镇压了起义军。这时,镇守长安外围的义军将领朱温背叛黄巢。由于李克用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僖宗封其为晋王。
朱温在称帝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唐的李克用成了他最大的敌人。为了除掉异己,朱假装要与晋王结为儿女亲家约其赴会,并寻机谋杀。李克用发觉上当后,买通朱温的人偷得令旗,带着一帮文武官员连夜逃出虎口。朱温派大将领兵追堵,由北到南一路杀到大田地界,在离翰林崎不远的仙峰村太平桥,双方进行了一场鏖战。这段历史被后人搬上了戏台,在太平桥一带演绎了无数年。
    在这场鏖战中,晋军损兵折将。李晋王急派儿子李存勖出阵抵抗,自己则单枪匹马退到翰林崎扎营,等待养子李存信带兵接回晋阳城。这期间,他命令范尚书把守大田往东十华里的地方。由于此处离太平桥不远,高处看,地形酷似京城的门户,所以命名“京口”;派兵在积谷山(现太华镇华山村)建造屯粮基地;温国老把守温镇;周都统屯守周田;其他部将和官员分守大田险要地带。
屯军十姓铸田城
   《大田姓氏流源》记载:大田杜姓始祖杜贞为唐身膺将军,天祐二年(905年)唐朝失政,李晋王率将军等南投福建尤溪,后裔李远居翰林崎,旧臣温国老居温镇,范尚书居玉田,乐大夫居后坑,田副使居梅岭,严副使居中太山崎,周都统居周田,杜将军逆均溪河而上寻至无溪水的深山中,隐居于虎鼻崎下山峡居住。
这样的史料在戴姓的源流中得到印证:唐末,李晋王为躲避朱温追杀,带领朝中部分文武官员和兵马进入大田地界,退守翰林崎占山为王......后李存勖称帝,李晋王回晋,许多文武官员留驻大田各地开垦耕作,繁衍生息。
    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份错综复杂,民国版《大田县志》作了零星记录:戴学士,名兴,宋学士,墓葬三十一都京口。学士子孙徙安溪,墓圮。前知县唐文杰谒其墓,捐俸修葺,立碑;嗣以卸任去,中止。
    唐文杰是大田建县首任知县,留有很好的政声。里人明代“田阳三峰才子”之一的抚州通判郭奇逢《送行叙》说:“嘉靖初,漳、汀寇流入邑境,搏食乡落,攻劫邑库藏,杀僇良士民......”没有人敢来大田担任这个县官,唐文杰却没推辞,他“恩勤抚摩,安行其志”“治民如烹鲜”,后被祀为名宦。
戴兴子孙现居南安,那里有个谐音与大田“京口”相同的“工口”;温国老名新兴,唐僖宗敕封金紫银青光禄大夫;杜贞于唐天佑二年(905)随李晋王入闽,至尤溪居山峡(今石牌镇桃山村);范尚书名子高,唐昭宗景福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后为避朱全忠乱,携眷入闽定居丰城乡小田村;田奎为大田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进士,历官枢密院副使加封正顺明王;严伏三唐末迁入大田......
    李、戴、范、温、乐、田、严、周、杜......民间传说10姓屯军造大田,其实许多人在永嘉之乱后就已经入闽世居大田各处了。唐末动荡,南渡的士族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与朝廷或者藩王合作,抵抗义军破坏。大田现有人口37万,43个姓约23.6万人祖籍为河南光州固始县,这些姓氏都在唐朝前后期流入,最初都由中原迁徙到闽西客家祖域再到大田,众姓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民风纯朴,具有客家人的共性。